考上公費留獎之後:各式手續與FAQ

Tsai-ling Lei
11 min readSep 30, 2021

--

伴隨獎學金而來的,是各種與政府打交道的繁文縟節,你準備好了嗎?

本文大綱(看這大綱就知道手續有多麻煩吧^_^)
一、前言及時程表
二、公費留學考試錄取生研習會
三、保證人
四、簽署行政契約書
五、申請出國同意函
六、抵達留學國報到單
七、後續手續+準備返國
八、返國義務
九、常見問答
十、結語及致謝
更新紀錄
2024/03/27 更新「九、常見問答(Q. ...還可以辦理留學貸款嗎?)」
2023/04/06 更新「五、申請出國同意函」出國留學計畫書架構
2023/03/06 更新「八、返國義務」「九、常見問答(Q. 所以是可以拿...)」
2022/05/25 更新「七、後續手續+準備返國」
2021/12/02 更新「九、常見問答(Q. 畢業之後...)」

一、前言及時程表

有鑒於很少有人分享考上公費後整個流程長怎樣(?),因此我自從申請上學校後就打了不少通電話到教育部騷擾我的承辦人,到最後甚至完全被承辦人記住是誰⋯⋯

秉持著不要浪費掉這些寶貴資訊的心,這次寫下這篇文章,記錄整個過程我是怎麼走過的,希望讓之後的人可以少一些迷茫與煩憂(??)。

聲明:本篇為個人經驗分享,提供我當時跑流程的做法參考。但最新、最準確的做法,還是請以考上當年度的行政契約以及承辦人的解釋為主。

首先放上一張時程表,讓整套流程更一目了然一些:

二、公費留學考試錄取生研習會

教育部會在大約 3 月底時舉行所謂的「公費留學考試錄取生研習會」(以下簡稱研習會),主要在說明整個公費行政契約的規定,和邀請已經歸國的學人來和新鮮出爐的公費生進行一番心靈雞湯。

而因為疫情關係,給 109 年度公費生的研習會調整為線上播放影片。教育部會傳送線上平台的帳號給各個公費生自行登入,並要求公費生在期限內觀看完畢(110 年研習會是 3 月 29 日開放至 4 月 12 日)。

研習會中最重要的就是針對行政契約的說明,但因為基本上是在逐條導讀契約(是有搭配圖表,不過差不多就是念過去),看完影片之後還是有種霧裡看花、似懂非懂的感覺。另外,許多公費生在線上平台留言詢問問題,都被官方回覆,請公費生自行聯絡教育部的承辦人諮詢。這部分猜測可能是因為研習會被外包(?)給臺大辦理,所以很多細節他們無法回答,公費生還是得自行找上對應的承辦人詢問,講到這裡,我又要感謝當時被我瘋狂靈魂拷問的承辦姐姐了 ಥ‿ಥ

三、保證人

這邊我必須說,跟公費留考獎學金打交道的過程中,最考驗我的就是尋找保證人的部分。保證人的資格是必須在台灣工作滿至少一年的自然人,並且年收入需達到 60 萬台幣以上。如果一位保證人的年收入不夠,教育部目前也有通融的做法,也就是最多可以找三位保證人,而這三位保證人的年收入加起來超過 60 萬即可。

乍看之下很簡單是嗎?然而我的狀況在於,身邊的人要嘛跟我一樣剛踏入社會還沒多少收入,要嘛雖然已經在社會打滾多年,卻聽到保證人三個字就嚇跑,讓我不停地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人失敗:)

總之這是一個無比尷尬的過程⋯⋯要問人家的年收,還要請人家耗費心力提供在職證明跟國稅局的扣繳憑單,甚至還是在台灣疫情驟升導致大部分公司採取遠端或分流上班的特殊時期⋯⋯我也在和教育部承辦人諮詢的過程中數度確認過,保證人基本上只是名目,有任何狀況教育部也是先找公費生本人或公費生的家人處理。這整個過程中我其實還數度懷疑自己幹嘛要考到這筆公費⋯⋯ಥ‿ಥ

但幸好後來遇到了兩個天使姐姐,願意一起擔任我的保證人,拿到文件的當下真的是有種心中一塊大石落下的感慨。

四、簽署行政契約書

公費生必須在考到獎學金的隔年 8 月底前,跟教育部簽署「行政契約書」,才算真正開始和教育部有履約關係。承辦人在大約 4 月初有寄信來提醒需填具的文件,而一式三份的契約書也差不多在這時候寄來可以填寫。填寫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如下:

  • 如果有兩位以上保證人,要再和教育部多領各一份契約書,因為簽好的契約書也會副本給每一位保證人。像我有兩位保證人,所以總共簽了四份契約書(自行留存、教育部留存、保證人A留存、保證人B留存)。
  • 保證人的在職證明一定要有一份是正本,浮貼在給教育部留存的那份契約書中,公費生跟保證人的副本就貼影本即可
  • 只要是影本,都要註明「與正本相符」並親筆簽名或加蓋私章

各項文件準備完後,就要先和契約書中列示的所屬承辦人約時間,親自前往教育部的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海外留學科櫃檯簽約。進入辦公大樓要換證件,但身分證要帶上去給承辦人核身,所以要記得帶身分證以外的第二證件。

我大約在 6 月初完成行政契約簽署,10 天後收到教育部寄回留存的契約書以及公文,就可以趕快進行下一步了。

五、申請出國同意函

這個步驟比較麻煩的是,要另外撰寫「出國留學計畫書」和「擬進修系所簡介、課程概況及指導教授學經歷」這兩份資料,主要目的只是為了讓承辦人知道公費生要就讀的系所跟當初考上的學門與研究領域相關,所以不需要寫太多,我就只交了 9 頁。(承辦姊姊表示寫太多的話她也要看很久,而且檔案太大還會導致傳不上公務系統 XD)

因為我是就讀碩班,以修課為主,並非像博班主要在做研究,我的「出國留學計畫書」撰寫就參考教育部的架構微調後大致如下:(2023/04/06更新)

  • 攻讀領域、研究主題及其相關細項說明
  • 修課或從事相關研究重點及其分項說明
  • 計畫修讀學位及所需時間
  • 申請國外校院時所送之相關資料 (就是申請時寫的 SOP)

另外因為我的留學國是美國,需要等待美國校方國際處寄送移民文件(等了足足快兩個月 QQ),所以這個步驟的所有文件我到 7 月初才真正湊齊。也因為秋季是出國高峰,建議能提早辦理就提早辦。本來承辦姐姐在我焦慮等待學校文件時,寬慰我出國同意函可以大約抓一週作業時間即可,但我送件後等了又等都等不到,又跑去打擾她追蹤進度時,承辦姐姐就表示是因為最近急件一直來又遇到疫情,我沒有被忘記 XD

總之我最後是大概在出國前 3 天拿到出國同意函的,有夠刺激(應該也是變成急件了(嗎

六、抵達留學國報到單

完成了一堆手續,終於包袱款款抵達留學國後,必須盡快跟當地駐外機構的教育組報到,教育部才會開始核撥學費和生活費過來。也!就!是!說!教育部是假定公費生可以自己先墊付學費跟自己準備生活費的!!!!(不是啊如果我可以先自己付那我到底考公費幹嘛???嗯???:)

所以!一定要自己先帶一筆錢來!!!!至少要估一筆能撐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費用,像我剛來時就立刻寄文件過去給我所屬區域駐外機構的教育組,結果教育組的承辦打電話來跟我解釋,今年尤其因為疫情,經費核撥特別慢,只能先給我生活費的部分,請我去跟學校討論能不能通融讓我晚點繳學費⋯⋯還好校方非常友善,有同意讓我分兩次繳清學費,還不用付利息。

教育組支付公費的方式,是郵寄支票給公費生,讓公費生自行繳款。我因為是初來乍到美國,銀行帳戶也是第一次開立,這樣的後果就是⋯⋯存入大筆金額時款項會被暫時凍結,等銀行端審查通過才可以真正使用這筆款項。我第一次存入生活費時款項被凍住 10 天,第二次終於拿到學費存進去也還是被凍了 5 天。結論就是,我到這邊兩個月後才繳清學費,在這之前都不太敢亂花錢,有夠心酸 QQ

這邊也另外提醒一些細節:

  • 學雜費的部分教育部不一定會全部同意由公費支付,比如我學校有一筆 Transportation fee 公費就不給付
  • 每個駐外機構的收據格式沒有統一,建議主動聯絡該區域的教育組承辦確認格式後再寄送(我就為了重寄格式根本沒差多少的文件,多花了一次郵資⋯⋯)

更心酸的是教育組承辦還跟我說,年底政府會把駐外機構的餘額清零,等到大約 2 月才會又核撥經費回來,也就是説,這整個繳不出學費的過程我下學期還要再經歷一次⋯⋯爹娘我好想回家:)

七、後續手續+準備返國

根據公費行政契約書,公費生還需要在 10 月底前繳交進修報告單,返國後也要報到,並在完成返國服務時申請期滿證明。不過因為我目前還沒走到這步,就等到時候如果有餘力再記錄下來。

(2022/05/25更新以下至常見問答前段落)

到了五月,也就是一個學年差不多結束時,教育組負責人來信詢問動向,我因為是一年的學制,就回報已畢業,並申請畢業後第一年的「取得碩士/博士學位辦理延後返國服務」,因為我的規劃是在回台灣前先在美國暑期實習累積經驗。這份申請就只要 email 申請書、畢業證書以及簽證影本給負責人即可。

八、返國義務

很妙的是,公費契約書中,其實沒有明確解釋返國義務到底是什麼。一開始看見契約書提到「申請義務期滿證明」需要提供「在職證明」,我就一直以為返國後是找到工作才算開始履行義務。然而跟教育部承辦人確認過後,才意識到其實所謂的「義務」,就是老老實實地在台灣待著⋯⋯因為公費也不幫忙安排工作,所以留學歸國後就是自己任意規劃,只要人在台灣就好(不過也要注意履行義務期間出國不可以超過 90 天就是)。

而義務的起算日,如果有在回國後 90 天內辦妥報到手續,就是從入境日開始算。我的狀況是因為學制不滿一年,其實我的義務就是待在台灣大約 300 多天,而這中間可以出國的日子也是依比例計算,大約 80 天。(這樣掐著算是要入關還是入獄嗎⋯⋯)

(2023/03/06更新以下兩段落)

我最後在 2022 年的九月返國,約兩週後我就把「返抵國內服務報到單」郵寄給了教育部。同樣因為我學位未滿一年就畢業,依照公費契約須繳回溢領(?)的公費,但要等教育部計算後提供明文寫有確切金額的公文,就有致電詢問了一下當時的承辦人要等待多久,得到的回覆是至少要一個月。反正也不急,就悠哉悠哉地等,最後是在 1 月底才收到公文。(真的是個從容的債主)

這邊有個小確幸是,我本來以為是要依比例繳回所有公費(學費+生活費),自己算下來覺得也是蠻大一筆錢,還好最後其實所謂的「溢領公費」只計算了「生活費」,像我的話是 2021年 7 月抵達留學國,2022年五月中畢業,所以依照契約規定我的支領期間是從 2021年 7 月 1 日算到 2022 年 5 月 15,也就是最後我要還給教育部 1 個月又 16 天的生活費(詳細公式是:年支生活費 / 12個月* 1 個月 + 年支生活費 / 365天 * 16 天)。教育部會在公文內提供收款帳戶的資料,需要在收到通知後 90 天內一次匯款償還

九、常見問答

Q. 所以是可以拿到多少獎學金?

公費留考的獎學金分為學費跟生活費。學費上限是支領年限乘上 3 萬美金來計算,也就是根據公費生是人文或理工領域,分別是 4 年最多領 12 萬美金以及 3 年最多領 9 萬美金。學費的部分基本上是核實發給,也就是你系所學費如果沒超過前述上限,是多少就幫你付多少。

(2023/03/06更正以下段落)

但有一條要特別注意的神秘條款:如果就讀的學位沒有滿一年就畢業,「生活費」是按照一年的比例支給,不會全給。比如有些 program 只要讀 9 個月就畢業,假設生活費是一年 15,000 鎂,公費就只會給付 15,000/12*9 = 11,250 鎂,教育部多給的生活費生歸國以後還要還回去。其實回國前我本來以為連學費都要按比例繳回⋯⋯還好不用!(鬆一大口氣)只能說公費契約上其實還是有很多解釋空間,真的要多問人心裡才更有底。

Q. 領留考公費還可以辦理留學貸款嗎?

我問過很多銀行,當時從銀行方得到的回答是基於公平(?)政府不允許重複支領相關經費,所以基本上任何留學貸款都不受理已經有領取教育部獎學金的案件。因此如果還是需要貸款,都只能走個人信貸,利率就不會太漂亮,也不會有寬限期。總之我後來就沒再繼續問貸款,但電話號碼已經被各大信貸記住了⋯⋯ಥ‿ಥ

(2024/03/27更新以下段落)

後來有很熱心的教育部承辦輾轉連絡上我補充,其實公費生還是可以在「領受公費或留學獎助學金期間」前申請留學貸款,只是從受獎日開始會停止利息補貼。詳細規定可參見「教育部補助留學生就學貸款辦法第 11 條第 3 項」,或者真的就是有疑問就跟承辦確認,是最萬無一失的 🙏

Q. 畢業之後可以留在留學國實習或工作嗎?

支領留考公費是有返國義務的,但可以申請延緩返國,只是每年都要重新申請,最長可以延 15 年。

(2021/12/02更新以下兩段落)

另外,畢業後的第一年,如果留學國也允許,公費條款中也有彈性讓公費生續留一年覓職,這時還不用申請正式的「延緩返國服務」,而是用「取得碩士/博士學位辦理延後返國服務申請書」提請駐外機構許可。沒錯,名字看起來好像一樣,但其實是不同的流程呢⋯⋯

如果真的找到正職工作、也拿到留學國的工作簽證了,才需要真的走「延緩返國服務」的流程。如果是在美國留學,還需要額外向美國國務院申請 J1 Waiver,才算真正走完所有流程。

十、結語及致謝

希望這篇沒有太像抱怨文,畢竟我對公費留考獎學金是一個愛恨交加的複雜心境,深刻因為公費體會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果有任何不完善的地方,歡迎再提醒我補充。

其實仔細回頭看以前的行政契約,會發現公費留考獎學金的制度已經有年年在改善了,也許已經有不少公費生針對各項看來不合理的條款提出了改善的建議(後來得知教育部是會特別舉辦活動邀請公費生對公費制度提供回饋的!)。之前我也有耳聞有一群公費生正在推動能增進返國服務制度的彈性。總之,希望整個公費留考獎學金能繼續往更友善、彈性的方向走,讓後面的人不要再重蹈我們歷經過的荊棘。

最後,要再次感謝這中間讓我瘋狂諮詢的各個承辦人,還有一直以來聽我各種牢騷的各路親友,希望我們都能順利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突然雞湯)。

--

--

Tsai-ling Lei
Tsai-ling Lei

Written by Tsai-ling Lei

Product designer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UX design #self-growth & #languages

Responses (3)